Recommend

Private Attractions

清水巖
地址:淡水鎮清水街87號(米仔市街旁邊)
開放時間:04:30-21:30
淡水祖師廟清水巖俗稱為祖師公廟,於西元1937年完建,主祀神祇為【清水祖師】,是早期渡海抵台的安溪人帶至台灣,也是安溪民眾的鄉土守護神。淡水清水巖流傳著許多神蹟,中法戰爭之際,法軍大舉侵入淡水,民間即流傳是因清水祖師顯神蹟驅退法軍,淡水才得以平安度過,更獲光緒皇帝御賜「功資拯濟」匾額,另外凡有災難即將發生時,清水祖師也會落鼻好警告眾人,所以又有「落鼻祖師」的別稱。每年五月初六是【清水巖祭典】,在當地是非常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
滬尾偕醫館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13:00-17:00 週六、週日休息
偕醫館是北台灣第一間西醫院,是1879年馬偕獲一位同姓的馬偕婦人為紀念亡夫所捐款而改建的,名為「滬尾偕醫館」,同年也在這裡發現全球首例「肺蛭蟲」病例,而名聞一時。偕醫館的建築是由馬偕所設計,屋體為閩南式建築,卻設有西洋門窗,樸實的外貌很難讓人聯想到是台灣現代醫學發祥地,在當時是相當具水準的醫院,有病例檔案、醫學報告、初診、複診掛號制度,候診時還有衛生保健等民眾教育。
後來1912年移往馬偕紀念醫院,此後建築體也多次整修,輾轉作為教會書房、神學院、診所、學生宿舍、幼兒園等,但始終保持原貌。目前醫館裡還保有手術時洗濯台、壁爐、門鐘,及馬偕的風琴、藥罐等珍貴文物。在1998年8月29日新北市政府已指定為二級古蹟。
淡水禮拜堂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8號
開放時間:不開放入內參觀
淡水是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而功勞最大者首當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馬偕博士於西元1872年3月9日到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當地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作為醫院,更是傳教的地方。在 1873 年時為第一批信徒施受洗,因為沒有教堂,僅在租用的房子進行。為了擴張,經常率領學生到各地傳教,開設教會,並交由學生主持。雖然經歷許多波折,卻還是讓教會分布於整個北台灣,而北部第一所教堂就設於五股,淡水教堂則是後來由偕醫館醫師宿舍所改建的,現為縣定古蹟。
1901 年馬偕去世後,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由於實際及擴展需要,教堂於 1915 年改建為一所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俗稱白色禮拜堂,鐘樓則設在正門上方。1928年因不敷使用,決定改建,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大部分都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且親自設計及督建。改建於1932年,至1933年9月3日完工。
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著,外牆則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RC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則是高聳的鐘塔。1986 年屋頂因傳統屋瓦維修困難,才採用進口鋁質浪板全面翻修,也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教堂正面有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鐘樓則是「五餅二魚」及「客西馬尼禱告」的基督教義,而教堂已配合淡水風光,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
觀潮藝術廣場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65號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觀潮藝術廣場位於淡水中正路上,這原本是片被鐵皮圍籬塵封已久的公有土地,是屬於教育部和軍備局的停車空地,民國96年後經過新北市政府和淡水區公所的共同努力之下,重新整理及美化後,於12月29日正式啟用成為連接「老街」與「淡水河岸」美景的藝文休憩空間,再搭配各項精心規劃的軟、硬體設備,為淡水老街衍伸出更加廣闊的休閒空間,而這具有深度淡水文化藝術的意象,更成為淡水的新地標。
而在廣場兩旁壁面環境藝術的美化案上,是由「淡江大學黃瑞茂」老師與「眾多藝文工作團隊們」設計規劃而成的,將廣場兩側牆面分為「記憶之牆」、「願景之樹」兩大主題,以「時間」為概念出發,重現過去淡水梯田生活風貌的「記憶之牆」再加上現在的廣場空間搭配社區民眾參與書寫的「瓶中信」,完全呈現出在地人以及觀光客對於老街未來有著遠景期待的「願景之樹」,並在廣場裡相互呼應著。
藝術穿堂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76號

這裡原先有一幢磚木造的二層樓建築,房屋部分是屬於淡水區公所擁有。但由於年久失修,早已不堪使用且因土地狹長,無法依現行都市計畫規定有效利用,所以才將屋子拆除後,設計成一個開放的空間,並取名為藝術穿堂。藝術穿堂完成後,來訪的遊客可從中正路直接通往馬偕教堂,滬尾偕醫館等名勝古蹟,可以讓遊客更親近淡水地區曲折巷弄的不同面貌。
小白宮(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15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9:30—17:00、週六至週日 9:30—18:00;【公休日】每月第一個星期一
(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隔日休館)、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休館日將另行公告。
白色灰泥外觀的小白宮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現為市定古蹟,正立面朝南,面對淡水河。早期與另兩棟助理與職員宿舍並稱「埔頂三塊厝」,後因戰火,僅關稅務司官邸留存至今,現在內部規劃為藝文展覽空間。
建築上每一個設計環節都呈現出殖民地式建築特徵,地基抬高1公尺,兼具防潮與展現建築氣勢的雙重目的,另如在四周有類似迴廊的涼臺設置及落地門窗,還有因為設有壁爐而用以排煙的煙囪等等。此外,並具有十一個半圓拱圈設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十分整齊大方,除了視覺效果外,更可以增加光照面積,讓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
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拱圈相互呼應,除了考慮到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外,更考量到由室內觀賞景色;並且在迴廊每一扇門窗上,都附有木質的活動百葉窗,作為調節光線及加強遮陽效果之用。屋頂是四坡式斜屋頂的基本形式,則方便排水,可以增高室內空間或作成閣樓使用,還同時具有隔熱作用。

售票時間:
09:30~16:30,每週五及週六配合延長開放參觀時間,售票至17:30止。 【免票對象】新北市之市民、65歲以上年長者(限本國籍)、未滿12歲之孩童、國內各級學校之學生、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55歲以上之原住民、持有低收入戶證明、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之會員。

門票資訊:
新臺幣80元/人 (參觀範圍:憑當日票根可進入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礮臺參觀)具免票身分者,並出示足供辨認之相關證明文件者免費入場,特殊狀況以館方公告為主。
理學堂大書院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 文化里真理街32號
開放時間:依真理大學開放時間為主
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會牧師馬偕博士來臺灣傳教時,並在光緒6年(西元1880年)在淡水創立偕醫院。光緒8年(西元1882年)時則創辦【牛津學堂】即是現在的「理學堂大書院」,目的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人才的學校。大正3年(西元1914年)時又將學堂由淡水遷至臺北雙連臨時校舍,之後改名為「臺北神學校」,原「理學堂大書院」則設立為淡江中學校,成為臺灣北部第一間西學學堂。馬偕在臺灣所興建許多建築中,理學堂大書院是最帶有濃厚中西合璧意味的一棟。書院方位坐北朝南,東西長七十六呎,南北長一百一十六呎,所有磚瓦都由廈門運來,接著材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 理學堂大書院為兩落兩護龍建築,正廳屋頂則裝飾小尖塔,正門門楣為觀音山石,上題「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1882」。正堂內展示馬偕的相關文物,兩護龍正面山牆設有一門兩窗,相當特別。
淡江中學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26號
開放時間:依學校開放時間為主
淡江中學,全名【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是台灣新北市著名的中學。淡江中學創辦於1914年,原來是長老教會培養傳教士的教會學校。平時,學校是不開放遊客參觀的。校內景色相當優美,有淡水女學堂、馬偕墓園及八角樓,都具有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2007年,周杰倫電影處女作《不能說的秘密》中的藝術學院就是在此取景的。
淡中是1914年創校於牛津學堂,當時除了提供台灣子弟中學教育外,也作為神學院的預備學校。由於采五育並重的人本精神教育方式,因此在日本時代末期,雖一度被日本人接管,但仍是本土籍菁英會集,人才輩出的學校。戰後改名並和女中合併成“私立淡江中學”。而1925年落成的新校舍八角塔,並以他們的橄欖球隊為名,此球隊為全台第一支球隊,也因為所向披靡所以對日本人來說還保有全勝的光榮記錄。
八角塔和橄欖球隊至今都是淡中的精神象徵。該校今日仍是以崇尚美育、學風自由和浪漫的校園情境名聞全台。
1925年遷往今之八角塔校址後,更是蓬勃發展。雖然在日據時代中期,日本政府厲行皇民化,以缺乏日本精神為由曾施以壓迫,並在1936年強制接管男女兩校,改名為「淡水中學校」和「淡水高等女校」,但仍因本土精難薈萃,人才輩出而聞名全台。
戰後,兩校回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度因新法令改名為淡江中學和純德女中,直到1956年兩校才合併為今天的私立淡江高級中學,並於1996年開始辦理綜合高中。淡江中學以“愛與服務”為校訓,並承傳馬偕博士“寧為燒盡,不願銹壞”,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焚而不毀”的傳統精神,教學上且具有五育並重的百年根柢,是一所現代教學與傳統特色兼具的百年老校。
紅毛城園區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周五 9:30-17:00 週六、週日 9:30-18:00
屹立於淡水三百餘年的紅毛城以亮眼的朱紅色外牆為其特色,園區裡有荷西時代、清領時期以及日據時代的建物,是臺灣現存古老的建築之一,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統治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後來聖多明哥城因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就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建,並命名為「安東尼堡」。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因此這個城就被他們稱作「紅毛城」。1724年,當時的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王汧開始整修紅毛城,增闢了四座外圍城門。1867年以後,紅毛城開始由英國政府租用,作為領事館,並在旁邊興建領事官邸。先後經歷西、荷、明鄭、清朝和英、美、澳的管轄,身世宛如一部臺灣史的活見證。
1984年底後開放參觀紅毛城古蹟區中,包括了城堡式的主堡、洋樓式的領事官邸及清代城門的南門等;都兼具軍事防守、領事辦公及地牢等不同的功能。沿著拱圈迴廊走至紅毛城前廣場,向外眺望淡水河與觀音山的景色,淡水八景之一的「戍臺夕照」即座落於此,落日之美不容錯過。

售票時間:9:30~16:30,每週五及週六配合延長開放參觀時間,售票至17:30止。
【免票對象】新北市之市民、65歲以上年長者(限本國籍)、未滿12歲之孩童、國內各級學校之學生、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55歲以上之原住民、持有低收入戶證明、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之會員。

門票資訊:新臺幣80元/人 (參觀範圍:憑當日票根可進入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礮臺參觀。)。具免票身分者,並出示足供辨認之相關證明文件者免費入場,特殊狀況以館方公告為主。
滬尾礮台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9:30—17:00、週六至週日 9:30—18:00;【公休日】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隔日休館)、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休館日將另行公告。
離紅毛城徒步約15分鐘的不遠處有座古砲台,這座由建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是由當年的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主導建造的滬尾礮臺(中文小教室:礮就是砲的古字喔,唸作ㄆㄠˋ),當年曾是守衛淡水港的軍事重鎮,雖然現在已經看不到大礮了,但從外牆及殘存的礮座遺跡仍能看出百年前的重要地位,於1985年被正式訂立為國定二級古蹟,制高的地理位置與堅固的建材,打造出的宏偉砲台,可說是十九世紀戰爭與駐軍的最佳軍事堡壘,也是清代臺灣現代化的重要海防設施。
滬尾礮臺是清法戰爭之後,清廷為了加強臺灣的海防建設,決定在澎湖、基隆、淡水、臺南安平、高雄旗後五處海口建十座礮臺以利防禦。西元1886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德國籍工程師巴恩士以西式礮臺為範本督造此十座礮臺,滬尾礮臺便是其中一座。滬尾礮臺位於淡水五虎崗的第一崗,為於至高處,過去可直接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可惜今為樹木遮蔽。滬尾礮臺坐北朝南,西側為新北市忠烈祠,東側為臺灣高爾夫球場,北側為雲門舞集。

門票資訊:新臺幣80元/人 (參觀範圍:憑當日票根可進入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礮臺參觀。)。具免票身分者,並出示足供辨認之相關證明文件者免費入場,特殊狀況以館方公告為主。

Copyright © 淶滬文旅.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by 2A多媒體

Top